为推进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期望寿命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于2012年2月23-24日,联合在京举办了“降低疾病负担,提高期望寿命”中澳美三方合作启动暨方法学研讨会,正式启动疾病负担研究合作。卫生部相关部门领导,部分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驻华国际组织,省级疾控中心以及4家合作单位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杨功焕教授主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副主任、医科院基础所王恒所长、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AlanLopez教授和美国华盛顿大学ChrisMurray教授参会并致辞。高福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卫生决策需以循证为基础,应科学分析各类人群的疾病负担,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疾病和危险因素,提出可行的干预措施,逐步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提高我国居民的期望寿命。鉴于疾病负担研究涉及数据量大、学科广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福副主任强调了各个专业领域和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作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如果没有信息的共享和协作,我们将很难取得成功,取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
以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估研究院的ChrisMurray教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人群健康学院AlanLopez教授为首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团队系统回顾了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发现,并对最新研究方法学进行了介绍。
在前期的工作中,合作团队已经完成了中国疾病负担估计的初稿。接下来的一年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邀请各领域专家,对不同领域的疾病负担的测量进行论证和审核。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中英文版有望于年底正式发布。作为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报告的发布将极大的提高我国以证据为基础的卫生决策水平,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制定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干预措施。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估研究院的ChrisMurray教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人群健康学院AlanLopez教授是全世界疾病负担研究的权威,受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他们已经相继发表了1990、2000年和200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其研究结果对全球疾病控制重点有许多革命性的改变。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以“降低风险,促进健康”为题,系统阐述了其研究成果,并呼吁世界各国科学分析各个国家的疾病负担,以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的流行,促进人群的健康。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定期公布全球的疾病负担,并被各国政府广泛应用,在促进全球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疾病负担研究是对如何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的目标的具体测量,通过疾病负担研究中发展的测量方法,以及最大限度利用数据,可准确测量不同地区和人群的期望寿命以及健康期望寿命,确定影响期望寿命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干预。这是实现我国期望寿命提高一岁的重要环节。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将会有效推进我国期望寿命研究和干预活动的开展。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供稿)
相关新闻
- ⋅西藏结核病重大专项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2023-04-14
- ⋅中疾控: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2023-04-10
- ⋅世卫组织警告: 南欧可能会出现这些病毒2023-04-07
- ⋅世卫组织:全球出现新的新冠奥密克戎变体2023-04-03
- ⋅中山市发现1例H3N8禽流感病例,H3N8病毒是什么?2023-03-30
- ⋅世卫组织修订新冠疫苗接种指南:高风险人群应续打加强针,健康儿童及青少年非必需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