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0-11日,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办,四川省卫生厅协办的汶川地震灾区婴幼儿营养改善项目启动会暨工作培训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四川、甘肃、陕西8县的共约7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地震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一直备受社会各方关注,灾后4个月基线调查显示,理县和北川18-24月龄的儿童低体重率已达到了12.6%,远远高出了2005年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北川18-24月龄儿童的消瘦率更是达到了9.1%。与此同时,儿童生长迟缓率也比2005年的同龄儿童高出了30-40%,说明儿童出现了急性营养不足。2008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营养改善联盟的资助下,先后在四川省理县、北川、茂县应用营养包对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营养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开展3个月后,干预县的婴幼儿贫血率均在原基础上下降38%以上。为使更多灾区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根据前期工作基础上于2010年开展汶川地震灾区婴幼儿营养改善项目,四川省青川县、理县、茂县、汶川县、彭州市,甘肃省文县、康县,陕西省宁强县等8个县,对6~18月龄全部婴幼儿进行为期18个月的营养干预。通过发放营养包,提供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以减少婴幼儿疾病发生情况,改善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婴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建立科学喂养方式。
为使项目参与机构的工作人员尽快掌握项目执行的有关技能,提高他们在婴幼儿喂养方面的指导水平,此次项目启动会暨工作培训会上,除对项目实施方案及方法进行了系统培训外,还强调要求各项目省和县要利用当地的食物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特点,指导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尽量使项目工作能够结合当地具体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
>>> 资料链接:
目前,我国5岁以下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3%,贫血患病率为20%;而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生长迟缓率更高达30%,贫血患病率达到46%。0~3岁是人的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关键窗口期,此时的营养不良对婴幼儿的认知与体格发育的影响是终生不可逆的。6月龄后,仅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所需,需要额外的膳食来源,合理添加辅食是保证婴幼儿正常的快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如7-12月龄幼儿所需钙的50%来自辅食,因此必须给婴幼儿提供高营养素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辅食,以便在胃容纳有限的条件下,提供他们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以家庭制作为主,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很难做到食物多样化,婴幼儿从辅食中摄取优质蛋白和微量营养素受到限制。许多研究表明,铁、锌、钙、维生素A、B2是婴幼儿辅食阶段最重要的“容易缺乏的营养素”。
婴幼儿辅食营养包(以下简称营养包)以大豆分离蛋白、全脂豆粉等基料,强化了铁、锌、钙、维生素A、D、B1、B2、B12和叶酸等9种微量营养素,不但可以降低这个年龄段婴幼儿生长迟缓率和贫血患病率,促进儿童智力发育,而且可以增强灾后婴幼儿的免疫力,减少麻疹和腹泻等疾病的发生,效果可以持续至5~6岁。
相关新闻
- ⋅西藏结核病重大专项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2023-04-14
- ⋅中疾控:新冠病毒由实验室引入是“极不可能”的2023-04-10
- ⋅世卫组织警告: 南欧可能会出现这些病毒2023-04-07
- ⋅世卫组织:全球出现新的新冠奥密克戎变体2023-04-03
- ⋅中山市发现1例H3N8禽流感病例,H3N8病毒是什么?2023-03-30
- ⋅世卫组织修订新冠疫苗接种指南:高风险人群应续打加强针,健康儿童及青少年非必需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