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杜绝乙肝病毒经血传播 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日期:2010-04-23 00:00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科室:.     阅读:1317
字号:
分享:

  中国网2010-4-23: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今日上午联合召开主题为“消除麻疹 控制乙肝 你我共参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卫生部介绍了中国乙肝防控策略和工作进展。

 

  乙肝预防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乙肝的主要策略。不仅要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工作,提高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而且要采取措施,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努力提高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

 

  (二)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

 

  杜绝乙肝病毒经血途径的传播,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献血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和治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保障医疗安全,并按照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做好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医疗和预防性注射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

 

  (三)依法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加强对从事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诊疗服务行为的督导检查。中华医学会制订乙肝诊疗指南,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根据指南对乙肝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四)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培训

 

  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乙肝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让群众了解乙肝传播的途径与正确的预防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卫生部加大宣传力度,自2002年开始,连续多年在“4.25”全国预防接种日开展以乙肝防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各地围绕主题采取多种形式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并推广乙肝疫苗接种。通过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正确引导人们消除恐惧、消除歧视,形成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乙肝、关心乙肝患者的良好氛围。

 

  乙肝控制所取得的成绩

 

  (一)接种率逐年提高

 

  1999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平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0.7%,首针及时接种率仅为29%。在经济发达省份,90%以上的儿童可在1岁内获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但在西部省份,乙肝疫苗接种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接种率大多在30%~60%之间,且接种儿童主要集中在城镇。

 

  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综合审评结果显示:12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由2001年的82.38%、63.48%,提高到2003年的89.77%、75.82%。与1999年调查结果相比,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出46个百分点。

 

  2005年11月,卫生部组织的对10个GAVI项目省的中期评估结果显示,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5.8%,乡村级调查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87.4%,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2.3%。

 

  2008年全国GAVI项目地区乙肝疫苗报告全程接种率达到98.48%,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5.98%。2009年项目地区报告数据显示,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8%。

 

  (二)乙肝感染显著下降

 

  2006年卫生部组织开展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已经低于8%,5岁以下人群HBsAg携带率已经低于1%,充分说明我国目前乙肝实际感染率水平已经下降到很低水平。根据2006年调查HBs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计算,1992年以来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近8000万人,HBsAg携带者减少1900万人,控制乙肝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专题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