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防疫我们奋战在每一个角落

日期:2008-07-29 00:00     来源: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科室:不详     阅读:1587
字号:
分享:

——自贡卫生救援疾控应急分队灾区救援侧记

 

  汶川大地震,吹响了自贡卫生救援疾控应急分队向灾区进发的冲锋号。5月12日晚10时,第一批应急分队的15名队员紧急集结,于13日凌晨3点奔赴前线,上午8点30分到达安县西苑中学临时医疗救治和灾民安置点。眼前的景象是我们从未见到过的,混乱的人群,哭声、喊声、救护车的呼叫声响成一片,伤者和逝者躺满了操场,血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谁见了都有一种锥心的痛。

  大灾防大疫迫在眉睫,严峻的形势让我们不敢脆弱!放下药品和器械,队员们来不及穿上隔离防护服,随即投入紧张的工作,按疫区消毒要求,对周边环境、医疗救治点以及遗体进行消毒。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我们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灾区人民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成为每一名队员心中的誓言!

  14日下午2点,指挥部通知我们于下午5时以前抵达重灾区北川中学。在刘敏的带领下我们紧急驱车前往北川,在离北川中学还有五公里的擂鼓镇时,巨石阻断了道路,我们只好背上40多公斤的消毒器材和药品徒步前进,队员们手脚并用,终于在下午5时前到达了北川中学。此时的北川中学满目疮痍,上千名学生埋在废墟里。听着家长们撕心裂肺的呼喊,看着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救援的官兵,我们的心再次被揪痛,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北川中学山上山下以及校内外,驻扎着几万人。吃喝拉撒是个大问题。生活垃圾遍地,猫狗乱窜,夜以继日的救援让人们的体力消耗太大,营养又跟不上,药品物资紧张,医疗防疫条件缺乏,倘若不抓紧整治,则蚊蝇病菌会很快泛滥,传染病极易爆发流行。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就是立即进行全面消毒。应急分队随即成立了遗体消毒、食品及饮水卫生监测、健康教育三个组。负责对所有救援人员工作住宿环境、北川县城、临时厕所、垃圾堆、救灾物资堆放区、遗体及停放区以及救援人员的个人消毒工作,并对灾区水源进行卫生监测,对灾区群众开展健康教育。震后的北川自来水设备遭到完全破坏,为了配制消毒液,每天要四人轮流往返于一公里之外的水源地取水30余次。消毒队员穿着全套防护装备,背着60多斤重的机动喷雾器,在烈日下坚持每天8次的消毒、杀虫工作,汗水一次一次地湿透了防护服,脚在防护靴中由于的汗水浸泡变形,打起了血泡,尤其是到北川县城消毒,队员们要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和山石坍方,一个来回要走1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每天工作结束后回到驻地,由于没有电,大家只能用冷水泡方便面充饥,却没有人叫苦和埋怨。

  5月16日,自贡疾控应急分队第二批21名应急队员奔赴彭州龙门山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龙门山镇成为彭州市受灾最严重、救灾进度最缓慢的乡镇。到达龙门山镇后,队员们立即展开防疫工作。仅仅几天,队员们就完成了近80万m2的房屋废墟、垃圾、厕所及周边环境的消毒杀虫工作,爬山涉水走遍了龙门山镇的每一个角落。现在,龙门山镇国坪村的卫生防病工作网络已形成,一套适合龙门山镇的长效灾区防病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已初步建立。

  5月17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龙门山镇视察时接见了我们应急队正在执行防疫任务的张正东、黄伟、蒲龄松,总书记同队员一一握手。详细询问了队员从哪里来,到这里多长时间,并仔细询问消毒程序和方法。还感谢队员们的辛勤劳动,勉励他们认真做好救灾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发生疫病。胡总书记的勉励让我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克服困难、坚守到底的决心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信心。

  5月26日由于北川县城搜救任务接近尾声和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胁,加之卫生防疫工作重点的转移。各地的救援、医疗、卫生防疫人员陆续从北川撤离。曾经忙碌的北川中学体育场上只孤零零的散落着我们的几顶帐篷。我们这支最早到达灾区的卫生防疫队伍,将作为最后一支防疫队伍继续坚守下去。目前我们的应急队员仍然是从早上6点30分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近9点。

  北川救援的一月,是漫长的一月,悲壮的一月,奉献的一月。我的队友市疾控中心副主任55岁的刘敏,5月13日接到救援命令后,便毅然带领第一批队员奔赴安县和北川,高强度的工作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他七天就痩了八斤,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总是以积极的工作状态坚守在第一线,至今已在灾区坚守近一个月。正如他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我毕竟是职责所在,比起那些感人的志愿者我做的那点工作又算什么,我们在这里就是绝不能让疫情发生。

  张斌、黄伟二位队员的家都在重灾区德阳,在地震中都蒙受了巨大不幸,张斌的老家在此次地震中全部垮塌,而姐姐和他都因工作原因不在父母身边,两位老人在房屋垮塌后只能露宿于野外,生活也全靠邻居扶持,在电话不通,父母音信全无的情况下,他没来得及回家看望父母而是选择同救援队赶赴重灾区北川,每天起早贪黑的执行着救灾防疫任务,脏活、累活抢着干,哪里需要,就出现在那里,从无怨言。

  24岁的胡涵,作为中心第2批赴彭州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的队员,原定于5月18号举行婚礼,如果没有地震,他现在应该沉浸在婚礼的喜悦当中。地震发生后,他毅然推迟了婚礼,主动请缨去一线,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在灾区,艰辛和危险不言而喻,一次在灾区倒塌的废墟中喷洒消毒剂时,一枚4寸长的铁钉扎穿了脚背,鲜血长流,他没有来得及进行消毒处理,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又投入到紧张的消毒工作中。灾区卫生防疫救工作高度紧张,爱人常常发来短信鼓励他,他只能利用吃饭和睡觉前的间隙,向爱人和家人报一声平安。

  富顺县疾控中心的胡永彬,在今年三月发生“手足口”疫情中,因连续熬夜工作,导致胃出血,在灾情发生后,他积极要求到最艰苦的灾区开展救援任务。在彭州灾区救援时,因高强度的疫区防病消杀,诱发胃出血。 6月3日因失血过多昏倒在岗位上。”

  在北川救援的这些日子里,许多无法从记忆中抹掉的场面和事情让我们揪心和感动。5月16日下午,一分队正在对北川县城进行消毒,一名中年男子背着死去的女儿来到我们的消毒点,请求为女儿的尸体消毒。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父亲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了。我们含着泪,不顾遗体已经腐败发臭,拿来清水轻轻地为女孩儿擦去脸上的血迹和污物,并对遗体进行全面消毒。中年男子为此不顾我们队员的阻拦,跪倒在地,向在场的队员一一磕头,哽咽着道谢:“我女儿已经死了,让她干干净净地上路是我最后的心愿。你们帮我完成了这个心愿,谢谢你们,谢谢!”在场的救援队员无不潸然泪下。

  还有一支小狗,同样牵动着全体队员的心。灾后的北川中学操场上徘徊着很多失去了家和主人的狗,一条纯白的小狗特别与我们有缘,总爱到我们的帐篷里来,它眼里那种无助的神态,让人心疼。我们收留了牠,取名“北川”。离开的时候队员王星把牠带回了自贡,现在“北川”生活在结防所,每天都很快乐。队员们常常会想着去看看牠,我们救助和关注的不仅仅是一条狗。“北川”是灾难的记忆,牠记录和承载了我们对灾难和生命的态度。那就是生命的尊严高于一切!

  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自贡卫生救援疾控应急分队的队员,无论在北川,在彭州,在千难万险的抗震救灾最前沿,在最复杂、最艰难、最危险的救援现场,与抗震救援大军一道,不放过每一个角落,不放弃每一个可能发生疫情的环节,在重重墟中,在摇摇欲坠的危楼中,用忠诚和智慧,用汗水和鲜血,抱定“大灾之后防大疫”的执着信念不知疲倦地战斗着,坚守着,目前,疾控救援分队出动应急救援队员1700余人次,对2000多具遇难者遗体进行了消毒处理,实施疫区环境消毒805万平方米,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段经历让我们每一位队员终生难忘,面对困难和灾情,职责令我们必须如此。因为我们知道:在老百姓眼里,我们就是生命的保护神;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我们的名字叫“疾控战士”。

专题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