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筒靴,戴着橡胶手套和防化口罩,背着30多公斤重的消毒喷雾器,在室外40度的高温下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当换班取下手套时,竟能从里面倒出许多汗水来——这对于一位年满55岁的老同志,可以说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没有硝烟的战争。5·12地震发生的当晚,自贡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敏主动请缨,率领一只由多学科卫生防疫人员组成的卫生防疫应急队星夜赶赴灾区,在北川中学及县城出口的任家坪一带进行消毒防疫,一干就是39天。
最早到达最后撤离的防疫队伍
13日,自贡卫生疾控救援应急队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北川中学。刘敏将应急队划分成遗体消毒、食品及饮水卫生监测、健康教育三个组,负责北川救援点所有救援人员工作住宿环境、救灾物资堆放区、遗体和停放区以及救援人员的个人消毒工作。震后的北川自来水设备遭到完全破坏,为了配制消毒液,刘敏和队员们每天轮流往返于一公里之外的水源地取水60余次,保证了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消毒。
5月17日,连续几天几乎不间断的工作,队员们已经疲惫不堪。这时,接到指挥部紧急调运800件消毒物资及30件机动喷雾器支援北川消毒防疫的任务,刘敏顾不上休息,立即组织队员组装喷雾器,直至凌晨4点。第二天早上6点,他又起床安排队员担水,配制消毒液……
19日起,防疫工作逐步转向乡村,防疫人员从北川中学陆续撤离。刘敏主动向指挥部请战:“我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对周围环境和情况都很熟悉,我们要求留下,负责即将在任家坪搭建的400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就这样,刘敏和他的同事们成了最早到达、最后撤离北川中学的一支防疫队伍。
忘我工作的救灾指挥员
6月21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指挥部组织第二次较大行动,对洪水过后的海光村进行遗体和死亡动物消毒防疫、掩埋,指挥部指定刘敏负责技术。刘敏早上7点和500多名解放军战士冒雨出发,由于道路已经损毁,只能顺着河道前行,一边是湍急的江水 一边是高山滚石的危险,爬着山壁,连续步行10多公里,对1000多头死亡的猪进行消毒杀虫。死亡后高度腐败的牲畜发出难闻的异味,一名解放军战士由于异味的刺激而晕倒。刘敏第一批进入现场,清点遗体,安排人员消毒杀虫,并按疫区消毒杀虫规范指导战士对遗体进行深埋。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回来时已经是晚上8点过。
作为自贡卫生医疗救援队的党支部书记,刘敏几次接到抗震指挥部可能发生较大余震的通知,但刘敏不能告诉自己的队员,怕增加队员们的心理负担,影响休息。他随时提醒自己不能睡,几次发生较大余震时,刘敏总是第一个提醒大家及时撤离危险区。
“报答灾区人民的信任和厚爱”
曲仙镇石椅村地处大山深处,由于地震影响道路中断,全村近200人仅靠剩余的一座小水池提供饮水,而水池已经严重污染。得知情况后,刘敏率领水质监测组的四名同志,不顾道路崎岖,余震危险,连续工作三天,和村民一道把北川中学废弃的一段近400米长的管道和一个可装200升水的储水罐搬运到5公里以外的大山上,修建起简易的临时供水设备,对水源周围进行了专业消毒处理,保证了村民临时供水安全。救援队离开时,村民们拉住队员的手说:“谢谢,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地震后的第12天,刘敏在去灾区防疫消毒的途中,遇见6名村民抬着一位60多岁、左脚膝盖以下高度腐烂、下身完全肿胀失去知觉、爬满了苍蝇的伤员。刘敏主动上前关心,当了解到这几个村民为了救人已经连续赶山路8天,精疲力竭时,他马上返回驻地拿来生理盐水,为受伤群众冲洗消毒,并与302临时救护点联系救护车和医疗人员,将伤员送到绵阳救治。离开驻地时,一名村民突然跪倒在刘敏面前,连声感谢。
在战地日记中,刘敏这样写道:“记不清消毒了多少遇难者遗体,记不清到了多少农户家中开展健康教育,记不清安抚了多少遇难者家属,更记不清经历了多少危险,但比起唐山那位主动到灾区开展救援的62岁老奶奶,比起身负40公斤炸药、爬山涉水近20多个小时到唐家山堰塞湖参加排险的战士,我们累点算什么。在灾区的每一天,我们都常常被灾区人民感动着。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不让疫情发生,以此报答灾区人民的信任和厚爱。”
相关新闻
- ⋅自贡市举办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2025-04-29
- ⋅病毒细菌我好怕怕,接种疫苗我笑哈哈——自贡市疾控中心开展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2025-04-28
- ⋅锤炼公文写作基本功 激活政务信息新动能——自贡市疾控中心开展公文和政务信息写作培训2025-04-28
- ⋅自贡市疾控中心联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举办“名师好课下基层”专题党课活动2025-04-27
- ⋅自贡市疾控中心举办2025年艾滋病检测点上岗资质培训班2025-04-27
- ⋅凝心聚力强本领,赋能提升促发展——自贡市成功举办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培训班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