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天气转凉,又逢国庆长假,市民外出聚餐活动增加,呼吸道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几率将增加。根据我市历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疾病监测系统数据,结合疾病特点、季节因素,应注意预防食物中毒、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食物中毒 包括细菌性、动植物、毒素、化学性食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尤为常见。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提醒市民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食用生、半生海产品、无证食品等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习惯。
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但≤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患者尤其是在患病后应尽量隔离治疗至痊愈。儿童发病后至隔离期满方可入学。建议常洗手,勤消毒以预防该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高热、头痛、软弱乏力等全身症状。市民应注意气温变化,做好防寒保暖以抵御流感病毒的侵袭,市民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肿胀为具体特征。起病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勤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切断传播途径。
虫媒传染病 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登革热、鼠疫、疟疾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其中乙脑和登革热均为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疼、呕吐、嗜睡等症状。接种乙脑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也是防蚊灭蚊,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