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更“偏爱 ”高中生?做到这些帮孩子远离危害

日期:2024-08-14 15:55     来源: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刁琳鉴     科室:     阅读:451
字号:
分享:

  又到了新的开学季,学生们纷纷回到校园开启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然而,随着和煦的 春风迎面而来的还有一些其他“小东西 ”。比如最近高发的甲流,让不少人中了招,身边多了很多“咳咳咳 ”的同学。

 

  在提防甲流的同时,其实还有一种症状相似的传染病,它也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只是 目前的气焰被其他病毒盖过了,但仍然不容忽视,那就是——结核病。

 

  结核病有什么症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其中 以肺结核最为多见 1 。肺结核通常会表现出长期咳嗽、咳痰、全身乏力、低烧等症状。在呼 吸道不良反应上会和流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具体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流感一般起病急,发热以高热为主,还可能出现畏寒、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发 3-4 天后体温就会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症状也会好转。

 

  而结核病一般情况下多为午后低热,早期不会出现中高度发热症状,咳嗽、咳痰一般能持续2 周以上,或痰中带血等等。

  可见,虽然它们都有呼吸道症状,但结核病的表现会更“低调且持久 ”。

 

  结核菌还有更狡猾的一面?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其实只有极少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会很快发病,大部分人并不会有症 状表现。狡猾的结核菌会在我们体内“潜伏 ”下来,等到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免疫力下降, 它就可以快速发病。这种状态在医学上被称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infection, LTBI) 。据估算,全球约 20 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而我国也有逾 2 亿的 LTBI 人群 2 。其中,学生更是主要的 LTBI 高危人群!

 

  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调查显示: 小学生中阳性率为 2.01% ~ 3.35%,初中为 6.11% ~11.56%,高中生则高达 17.60% ~22.54%。阳性率随着学段升高 而逐渐增加 3

 

  结核菌为什么更偏爱“高中生 ”?

 

  这是因为,我们出生后接种的卡介苗提供的保护效果只能持续 10~ 15 4,正好在初高中阶 段,学生们会逐渐失去保护。而结核分枝杆菌本身传播性就强,校园里学生们交流密切,部 分学生还过着宿舍集体生活,宿舍里卫生条件不好、通风不畅等等,这样的环境给结核病的 传播奠定了“温床 ”5

 

  其次,高中时期的学生学业压力大,常常伴随着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营养状况差等一系 列问题,也导致学生的身体抵抗力大幅下降 6 ,这正好又让结核菌有了“可乘之机 ”。

 

  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学生这个群体中不仅 LTBI 人数多,而且更易发病。2016-2020 年,在全 国报告的 67  起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66  起发生在寄宿制学校(占98.5%),39 起发生在高中,其中发生在高三年级的更是高达 21  起(占 53.9%7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远离结核病危害?

 

  结核潜伏感染人数这么多,一旦发病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又很大,作为父母,如何采取有效的 行动,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远离结核病呢?可以试试以下这六点:

  1. 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孩子的免疫力是抵御结核菌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适当的锻炼、合理 的饮食和正常的作息时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 保持清洁卫生。结核病是一种空气传播的疾病,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 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

  3. 提高孩子对于结核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结核的病因、症状和传播方式有助于孩子及时 发现和预防结核。

  4. 定期筛查,一般国家会在新生入学时要求学校开展结核病筛查工作5 ,除了参与集体组 织的筛查,家长也可以定期带孩子去做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检查,早发现早预防。

  5.尽早预防,一旦筛查发现自己的孩子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也不用怕。可以通过服化药或者免疫预防制剂的预防性治疗来降低发病风险。

  6.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已经确认出现了明确的结核病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将疾病传给其他人。

 

  参考文献:

  1.肖和平.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J].  中国防痨杂志,2010(04):7-24.

  2.中国防痨协会, 周林, 初乃惠,. 高危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及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9):5. 

  3.林培歆张晨晨. 学生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现况及干预进展[J].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20,001(003):170-173.

  4.蒋加庆,  景辉. 卡介苗生产工艺,质量,使用现状及新型结核病疫苗的发展趋势[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21.

   5.石婧,谢彧洋,李洁,.在校青少年结核病发病原因及对策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

  6.何文英, 黄新玲, 郑丽英主编. 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5 7.陈伟,赵雁林.高度重视我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1,2(4):4.


专题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