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
-
中国乙肝防控策略和工作进展
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之一2010-04-22一、乙型肝炎危害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后最大的危害是导致慢性病毒携带,部分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甚至癌变,其中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九成会转为慢性乙肝,儿童约为三成,成年人这一比例则低于10%。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1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07-26 10:45
阅读:3060人
-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甲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07-26 10:33
阅读:3051人
-
甲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甲型肝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肝病毒属,该病毒为直径27~32nm的球形颗粒,无包膜,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2~1.34g/cm3,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7.4Kb,甲型肝炎病毒可分为七个基因型,但仅有一个血清型。甲型肝炎病毒耐酸,耐碱,耐乙醚,耐高温,对水中的氯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07-25 11:01
阅读:3082人
-
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有包膜,病毒颗粒为直径42nm的圆球形。在病毒感染者的外周血中还有直径22nm的圆形和管形颗粒。这种颗粒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没有核酸,无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有四个基因翻译产物,分别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X抗原(HBxAg)和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07-25 11:00
阅读:3049人
-
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丙型肝炎病毒为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分类属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存在于感染者肝细胞,血清中白细胞和血浆内,感染者血浆内病毒量比乙型肝炎感染者低。丙型肝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虽然不强,但由于其存在环境的特殊性,污染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极易造成病毒扩散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后,除免疫杀伤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07-25 10:59
阅读:3059人
-
丁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丁型肝炎病毒为直径35-37nm的圆球形颗粒,外膜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内含丁型肝炎病毒抗原和病毒基因组。丁型肝炎病毒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为单股环状负链RNA,基因组全长1.7Kb在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发现有双股RNA,即存在抗基因链,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内部7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07-25 10:57
阅读:3085人
-
戊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戊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戊型肝炎病毒为无包膜球形颗粒,是一种正链RNA病毒,病毒的基因有3个读码框架,翻译三个基因产物,其中第二读码框架(ORF2)和第三读码框架(ORF3)为病毒结构蛋白,戊型肝炎病毒从毒粒的表面结构来看,与杯状病毒科相似,戊型肝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加热灭活病毒比较容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07-25 10:56
阅读:30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