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

日期:2008-07-08 00:00     来源: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科室:不详     阅读:2505
字号:
分享:

  致下瘫祸首惟我---小儿麻痹症

  特别提醒

  ◎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医学上称“脊髓灰质炎”,传播途径复杂多样

  ◎下肢瘫痪是可怕的后遗症

  ◎保证儿童饮食起居环境卫生很重要

  ◎服用免疫“糖丸”可有效预防

  张女士一脸愁容,抱着她两岁半的孩子前来医院求医。医生问她孩子发病经过。张女士说:“10天前孩子发热39℃,没精神,不爱吃东西,以为是感冒,到卫生院打了退热针。结果热未退,又恶心、呕吐还拉稀。这两天热开始退了些,可右腿站不稳了,扶着他也不能走路,大人一松手,他就摔倒了。我以为可能是抱着的时间多了,孩子腿被压麻了,就放在床上给他揉。可孩子的腿怎么总是软软的?”医生问她:“小孩儿自出生后吃过几次糖丸?”张女士说:“我们那里的孩子不得重病都不到医院去,从来没人发什么糖丸!”医生详细检查了孩子全身,又让到化验室检查。事后医生讲:这个孩子患的病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中医也有称之为“软脚瘟”的。这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能使儿童留下终生残疾(下肢瘫痪)的急性传染病。值得欣慰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已经宣布,这种病在我国已经消除。

  >>如何传染的

  小儿麻痹症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男女老少都可被感染,但以学龄前儿童发病为多;绝大多数被感染者为隐性感染或无瘫痪病例,但极少数患儿可终生残疾。小儿麻痹症的传染源是隐性感染者和无瘫痪型病例,后者的粪便中常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可能会直接或经过手、苍蝇、蟑螂等污染食品,再经口感染就可能发病。极个别的还能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与危害

  本病发病开始常有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有些像感冒的症状,接着就会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有的儿童嗜睡,没精神,有的活动时哭闹,一般3~4天后这些症状缓解,有些迅速恢复而痊愈。有的则在体温下降时开始出现麻痹瘫痪,大多是不对称的弛缓性瘫痪,多影响下肢。瘫痪的肢体变软,但无感觉障碍。出现麻痹的孩子站不起来,或迈步就摔倒。麻痹的肢体如在2个月内逐渐恢复,可能在1年或更长时间功能复原。如2个月内无明显恢复,将逐渐肌肉萎缩、肢体变细,最后留下终生残疾。

  >>出现症状怎么办

  出现早期症状马上就医,配合医生采取对症处理。至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配合功能锻炼给予针灸、按摩、理疗等。

  >>如何自我防护

  小儿麻痹症虽然后果严重,但是可以预防。预防的重点是保护易感人群——儿童。婴儿出生后要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及时、按时给孩子服用“小儿麻痹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疫苗怕热,在服用疫苗时2小时内不喝温热水或汤,也不能吃热食物,只能喝凉开水。

  发生本病的病人从发病起至少要隔离40天。病人的粪便具和分泌物要用漂白粉消毒2小时。被病人污染的衣服、用具等要煮沸消毒或日光曝晒2日,防止传染他人。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专题专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