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人关心起了自身的健康问题。艾滋病作为一种耳熟能详的疾病,不但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是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如何检测艾滋病,又如何正确解读检测结果,成了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
一、了解艾滋病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且男女均可发病。其中患病人群中,95%以上均由性传播途径所感染。
2.艾滋病的传染途径
艾滋病患病的唯一病因就是HIV侵袭机体,造成感染。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乳汁、羊水、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以及胸腹水等体液中。感染和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性传播: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以及双性性接触。
(2)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
(3)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此外,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包括男同性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或是AIDS患者有过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群体等。
3.艾滋病的症状
根据患者感染后的症状和体征不同,可以将HIV感染的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早期症状: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的2-4周内,部分感染者会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发热是此时最常见的症状,同时还伴有咽痛、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疼痛等症状。进展快速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严重感染或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无症状期:该时期一般持续时间为6-8年,其时间长短和感染病毒的数量、类型、感染途径、免疫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在无症状期,HIV会在感染者的体内不断复制,导致免疫系统受损。该时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一般不容易引起重视。
(3)艾滋病期:艾滋病期是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此时患者血浆中的HIV病毒量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HIV的相关症状、体征以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二、如何检测艾滋病和解读结果
1.如何检测艾滋病
1.1 样本类型:有全血、血浆、血清、淋巴细胞富集液、口腔粘膜渗出液、尿液、干血斑和血液制品原料等样本。
1.2 通常艾滋病的检测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2.1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血液筛查、监测等。(包括临床检测、自愿咨询检测、防治输血传播、了解重点人群感染率等)。
1.2.2抗原检测:用于HIV-1感染窗口期、HIV-1抗体不确定或HIV-1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鉴别诊断;四代HIV检测试剂(抗原抗体检测试剂)阳性结果的辅助诊断;HIV-1分离培养、病毒复制状况的监测;HIV疫苗临床试验受试者HIV感染的鉴别诊断。
1.2.3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也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可用于HIV感染诊断、血液筛查、病程评估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感染诊断用于补充试验检测,急性期诊断、HIV-1暴露婴儿感染早期诊断。血液筛查中对献血者及采供血机构的原料血浆进行核酸检测,可及时发现窗口期感染,降低输血的“残余危险度”,减少二代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后,到感染者血清中的HIV抗体、抗原或核酸等标志物能被检测出之前的时期被称为是窗口期。窗口期内的血液已有传染性。现有诊断技术检测的艾滋病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虽然窗口期无法检测出标志物,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2.如何解读检测结果
通常检测结果分为三种:HIV-1抗体阳性、HIV-1抗体抗体阴性和HIV抗体不确定。
2.1 HIV-1抗体阳性:当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表明患者已经感染HIV,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诊断,是否感染HIV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2 HIV-1抗体阴性:检测结果为阴性,并不能排除受检者一定未感染。如疑似窗口期感染,可建议进一步做HIV-1核酸检测或2-4周复检。根据核酸检测和复检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此外,如果患者在窗口期内检测为阴性,在此期间再次进行了高危感染行为,那么即便在第一次窗口期后再次检测为阴性,也无法判断其是否感染。
2.3 HIV-1抗体不确定:不确定结果是介于阳性和阴性之间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具有一定模糊性,建议尽快做核酸检测或2-4周后复检。根据复检结果进行判断。对于“HIV-1抗体不确定”者,如果3个月内的随访结果仍为不确定,且核酸结果为阴性,建议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考虑HIV-1阴性的可能性,3个月后不再随访检测。
艾滋病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生活中应当尽量避免高危感染行为,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发现异常后及时就医检查,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相关新闻
- ⋅丙肝能治愈,不用“肝”着急2024-12-31
- ⋅知艾防艾:艾滋病有哪些检测方法2024-10-08
- ⋅艾滋初筛阳性,就是确诊艾滋病了吗?2024-09-29
- ⋅别害羞,这些艾滋病知识一定要看看2024-09-29
- ⋅次次戴套也中招?不要以为“梅”关系,打个“疱”可能真“疣”事!2024-02-29
- ⋅偶尔一次“不检点”,要做HIV检测吗?2024-01-15